稳定

十年如一日

始终为品牌提供贴心服务
专业

多名设计师

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
可靠

有实际价值

解决不同客户的设计诉求
创意

设计有想法

每一个作品都赋予"灵魂"
发布时间:2025-10-08        营销IP设计

南京作为一座拥有千年文脉的城市,正站在一个关键节点上:如何用定制化的策略讲好自己的故事?不是千篇一律地喊口号,而是让每个受众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共鸣。

为什么定制化是突破口?

过去几年,不少城市都尝试打造文旅IP,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。问题出在哪?答案很现实:同质化严重、缺乏持续运营、用户参与感弱。比如一些城市的卡通形象,虽然看起来可爱,却很难让人记住它的独特性。而南京的优势恰恰在于它的文化厚度和地域辨识度——明城墙、秦淮河、中山陵、老门东……这些符号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可以被具象化、人格化的资源。

营销IP设计

定制化的意义就在于此:它不是简单复制别人的成功模板,而是基于本地特质,结合不同人群的兴趣偏好,量身打造内容。比如针对年轻人推出带有AR互动功能的“城墙小卫士”IP形象,让他们通过手机扫描就能看到历史场景重现;面向亲子家庭,则开发围绕六朝古都传说改编的绘本式短剧,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南京的历史。这种精准匹配,不仅能提升传播效率,还能增强用户的黏性和二次分享意愿。

创新策略:三维融合构建强记忆点

要真正做出差异化,不能只停留在视觉层面,还得有玩法、有情绪价值。我们提出一个“文化基因+本地元素+数字互动”的三维定制模型,特别适合像南京这样既有底蕴又有技术基础的城市。

首先,“文化基因”是灵魂。南京的文化不只是博物馆里的文物,更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日常感受到的烟火气。其次,“本地元素”要具体可感,比如把夫子庙的灯笼、紫金山的松树变成IP角色的表情包或周边产品。最后,“数字互动”则是放大器,利用小程序、H5页面、短视频等形式,让用户从被动观看变为主动参与——比如发起“我眼中的南京地标”UGC活动,鼓励市民上传照片并生成专属海报,形成裂变传播。

这样的组合拳,既保留了文化的厚重感,又赋予其现代表达方式,更容易打入年轻群体的心智。

常见误区与解决路径

当然,很多城市在做IP时容易踩坑。最常见的就是“一次性热度”,热热闹闹搞个发布会,发几个表情包,然后就没了下文。这背后其实是缺乏系统性的孵化机制。IP不是一次性项目,它是需要长期维护的品牌资产。

解决办法其实也很清晰:政府牵头搭建平台,引入企业力量进行商业化运作,同时发动公众共创内容。例如设立年度IP更新计划,每年围绕一个主题(如“金陵四季”、“非遗新潮”)推出系列内容,并开放接口供本地创作者投稿。这样既能保证新鲜度,又能形成稳定的生态闭环。

此外,还要建立数据反馈机制,定期分析哪些内容受欢迎、哪些形式转化率高,不断优化迭代。只有这样,才能避免“昙花一现”,真正把热度转化为影响力。

预期成果:从流量到价值的跃迁

如果这套打法能在南京落地执行,预计文旅相关收入有望实现20%以上的增长。这不是空谈,而是基于已有案例验证的可能性。比如成都的“熊猫IP”之所以能持续出圈,就是因为背后有一整套完整的运营体系支撑。

更重要的是,南京的经验可以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参考模板。毕竟,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,谁先迈出定制化这一步,谁就可能赢得未来城市品牌的话语权。

如果你也在思考如何用营销IP设计撬动城市发展新动能,不妨从本地文化中找灵感,从用户需求出发做策划,再借助数字化工具放大效果。这不是一场短期战役,而是一场关于城市认知升级的长期工程。

我们专注城市营销IP设计多年,服务过多个历史文化名城,擅长将地方特色转化为可落地、可持续的内容产品。无论是创意策划还是H5开发,我们都有一套成熟的流程和团队支持。如果您想进一步探讨合作细节,欢迎直接联系18140119082。

微距视觉服务过食品、零售、文旅、科技等几十种行业,能够提供针对性的IP设计服务!

南京广告设计公司